学习之窗

首页 > 学习之窗
中共赤峰市第七次代表大会报告
时间:2016-12-21 浏览:4839
解放思想 奋发有为 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胜利
——在中国共产党赤峰市第七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6年10月12日)

毕力夫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共赤峰市第六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一、第六次党代会以来工作回顾
市第六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赤峰发展史上不平凡的五年。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和繁重的发展任务,市委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决策部署,团结带领全市各族干部群众,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奋力攻坚,扎实苦干,圆满完成了市第六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
这五年,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861.3亿元,年均增长10.8%,是“十一五”末的1.7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百亿元,年均增长13.2%。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4768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2.4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7亿元,年均增长13.3%,总量始终保持自治区前列。农牧业“1571”工程基本完成,高效节水种植面积突破700万亩,粮食产量连续4年超百亿斤,跻身全国产粮大市行列,设施农业面积、蔬菜产量、牲畜存栏连续多年居自治区首位,农牧业产业化步伐加快,“3661”工程启动实施、效果明显。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7%,有色冶金产业销售收入超千亿元,新增新能源电力装机209万千瓦,新兴产业产值近百亿元,赤峰东部工业走廊取得实质进展。第三产业增加值较“十一五”末实现翻番,万达广场等城市综合体引领传统商贸业提档升级,物流业年实现交易额478亿元,自治区首家B型保税物流中心封关运营,旅游业年接待游客1250万人次、收入191亿元,分别是“十一五”末的2.2倍和2.6倍,银行业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双双突破千亿元大关。投资结构不断优化,服务业投资、民间投资占比分别达到36.7%和67%,技改投资在工业投资中占比25%以上。
这五年,城乡基础建设持续加力,发展保障能力显著提升。中心城区和旗县城镇建设同步推进。新一轮城市总规修编完成,中心城市人口突破百万。赤峰新城区、桥北新区、松北新城建设突飞猛进,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投入315.5亿元,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显著增强。全市9个旗县城关镇建成区面积141.5平方公里,20个城镇进入全国重点镇行列。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41.2%提高到47.1%。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三年完成投资超过500亿元,覆盖8278个村庄、92%的农牧民,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升。生态、交通、水利、电力等重大基础设施累计投资超千亿元。完成生态建设面积110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5.5%,荣获国家森林城市和自治区园林城市称号。新建改建各级公路近万公里,赤朝高速、赤承高速、赤凌一级路建成通车,全市行政嘎查村通油路率由40%提高到79%。开工建设5条铁路,赤峰至京沈高铁喀左站铁路开工建设。完成玉龙机场改扩建,民航年客运量突破百万人次。三座店、大石门子、德日苏宝冷等大中型水库投入使用。农网改造升级加快推进,新增220千伏变电站5座,66千伏以上输变电线路达到3201公里。
这五年,改革开放持续深化,发展动力活力显著提升。简政放权取得重大突破,市本级精简行政审批事项301项,比例达74.3%,全部取消非行政审批许可,全面公布了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行政嘎查村便民服务站实现全覆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走在全区前列,新增市场主体8.2万户。投融资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在全区率先集中推出的PPP模式千亿元重点项目包顺利实施,市本级设立了总规模400亿元的11支基金,组建了总资产500亿元的6家国有投融资平台,积极推进银政通、资产证券化、金融租赁等融资方式,有效破解投融资难题。建立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全面实施财政资金预评审制度。实行最严格的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制度,投入环境治理资金60亿元,全面完成四项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万元GDP能耗、水耗分别下降18.1%和27.1%。在全区率先推行中考“五统一”招生制度改革,县级公立医院、国有文化单位改革全面推开。民主法制领域改革持续深化,协商民主有序推进,完成法官、检察官员额选任工作。社区管理服务模式取得重大突破,社会组织培育和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试点工作成效显著。对外开放持续推进,纳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京蒙对口帮扶合作不断深化,中粮、澳亚、宁夏伊品、云天化等一批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大集团落户我市。与蒙古国后杭盖省、黑山尼克希奇市缔结为友好城市。五年引进国内区外资金3937亿元。
这五年,民生社会事业持续发展,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提升。每年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均高于70%,累计达到1299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2.7倍。五年建成保障性住房1.9万套,实施老旧小区改造1005万平方米,改造棚户区、城中村6.1万户,铁南棚户区基本完成三年建设任务,完成农村牧区危房改造14.2万户。建成安全饮水工程2661处,解决164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新增城镇就业14.4万人,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68.5万人。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25195元和8812元,比“十一五”末增加了10852元和4263元,增速始终高于经济增长率。脱贫攻坚强力推进,投入资金95.7亿元,52.6万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面建立,城乡低保应保尽保。新增自治区以上科技创新企业和平台载体75个,农博会成为国家品牌展会。新建改造中小学和幼儿园641所,高中阶段免费教育全面实施,高等教育转型发展步伐加快。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乡村文化站室实现全覆盖。新改扩建医疗卫生机构1417个,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更加完善。赤峰体育中心建成运营,圆满承办了自治区第十三届运动会。平安赤峰、法治赤峰建设进程加快,“六五”普法全面完成,荣获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先进城市称号,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形势总体平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扎实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进入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行列。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不断增强,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八连冠,荣获全国人防先进城市称号。统一战线、民族宗教、工青妇、老干部、科协、红十字、慈善、残疾人等工作取得新进步。
这五年,全面从严治党持续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显著提升。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取得新进展,基层党建工作走在全区前列。党的建设制度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深入推进,纪委派驻机构实现全覆盖,县乡党委换届圆满完成。“玉龙人才”工程进展顺利,五年引进高层次人才1600余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李克强总理联系的翁牛特旗成为全国标杆,“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扎实开展,“四风”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四个意识”切实增强。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自治区党委配套规定,认真开展了“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专项整治活动,党风政风持续好转。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有效落实,惩防体系不断完善,始终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累计立案2453件、给予党政纪处分2176人,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五年的奋斗历程充满艰辛,五个“显著提升”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历届市委接力奋斗的结果,是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和各族群众锐意进取的结果,也是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五年来,市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充分发挥了领导核心作用;市人大、政府、政协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同心同向聚力攻坚,彰显了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责任担当;各地区各部门奋发有为、拼搏争先,形成了强大的工作合力。在此,我代表中共赤峰市第六届委员会,向所有为赤峰发展作出贡献的同志们,向所有关心支持赤峰建设事业的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五年的探索实践,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做好赤峰的工作,必须毫不动摇抓发展。要清醒认识到发展不足仍是赤峰的主要问题,我们面临的所有困难和挑战,最终都要依靠发展来解决。必须毫不动摇抓创新。近年来我们在推进PPP模式、放大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等方面的一系列新突破,充分显示了创新凝聚发展新动能的强大力量,新常态下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必须毫不动摇抓民生。几年来的民生大投入已换来民生大改善,但我市的民生任务在全区仍然最重,只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更加自觉地多补短板,才能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必须毫不动摇抓稳定。全市和谐稳定的大局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必须坚持把维护稳定作为第一责任,倍加珍惜并巩固发展好这一良好局面。必须毫不动摇抓党建。扎实的党建工作是各项事业加快发展的根本保障,面对未来挑战,我们必须以全面从严治党的新高度,不断开创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二、未来五年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
未来五年,是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尽管我们面临的发展环境依然严峻复杂,各种不确定因素较多,但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我们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国家深入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战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我市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开放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自治区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对东部盟市发展给予更多差别化支持政策,将建设锡赤通经济区和蒙东能源基地上升为全区发展战略,推动构建中蒙俄国际海陆经济合作示范区,给我们地处蒙东腹地的人口大市加快发展带来重大利好;我市被国家列入京津冀清洁能源保障输出基地,作为全区唯一推荐城市申报国家级产业合作与转型升级示范区,我市的禀赋条件、发展定位与自治区产业发展重点高度契合,特别是经过多年发展,我市的产业基础、保障能力持续增强,发展空间不断拓展,后发优势明显增多。尤为重要的是,全市上下心齐气顺、政通人和,决战“十三五”、实现小康梦的愿望更加强烈,思路更加清晰,信心更加坚定。这是我们推动更好更快发展、实现赶超跨越的坚实基础和根本动力。
抢抓机遇时不我待,应对挑战任务艰巨,准确把握市情、清醒认识困难和问题是抢抓机遇、应对挑战的基本前提。新常态下,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一是处于调结构、促转型的关键期。近年来,全市经济运行总体上处于合理区间,但增长乏力、增速放缓、质量不高问题凸显,根源在于深层次结构性矛盾的制约。从一产来看,农牧业大而不强,玉米“一粮独大”,肉羊“一畜独大”,现代农牧业发展不足,科技支撑薄弱,组织化程度低,龙头企业规模小、带动力弱,品牌影响力不够。从二产来看,总量小,牵动全局的大项目少,传统产业比重大、链条短,有色冶金独占半壁江山,新兴产业发展滞后,工业增长方式粗放,集约集群化程度低,竞争力弱。从三产来看,传统服务业水平低,新兴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足,没有形成对产业优化升级的有力支撑。新常态下,原有的发展路径和发展方式已经不可持续,新的增长点有待培育,迫切需要我们以更大的决心、魄力和耐力,持之以恒地调结构、促转型,推动产业发展向更高质量、更大效益、更可持续的方向迈进。二是处于抓改革、促创新的攻坚期。近年来,尽管我们在改革、创新方面下了一番功夫,但总体来看,思想解放不够仍是制约发展的最大障碍。特别是面对新常态,思想准备不足,知识更新不快,对新发展理念理解不深不透,思维僵化,本领恐慌;精明不开明,做事不谋事。讲创新发展却不敢闯不敢试、畏首畏尾,讲适应新常态却缺少有效的新办法,讲开放包容却不愿与人合作、固步自封,讲全局长远却难舍局部眼前、小成即满,讲问题导向却总找客观理由、不愿攻坚克难,讲改进作风却行动迟缓、被动应付等等,这种道理上明白、行动上滞后、讲起来清楚、干起来迷茫的现象,说到底都是思想不解放的表现。面对复杂形势和繁重任务,我们必须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勇气,革除阻碍发展的顽疾,以扎实的学风开思路强本领,以扎实的工作作风扛责任敢担当,敢于并善于推出改革、创新的硬招实招,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提供新动力、开创新局面。三是处于补短板、建小康的决战期。尽管我市城乡建设近年发展快、效果好,但与先进地区相比,特别是用人均标准衡量,我们的基础设施建设、民生社会事业差距依然很大,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协调,社会治理水平不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压力大。迫切需要我们拿出硬措施、打出组合拳,全力做好补短板这篇大文章,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各族人民。
今后五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决策部署,深入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和创新“两大引擎”,坚定不移推进做大总量和转变方式“双重任务”,坚定不移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和绿色化“五化同步”,坚定不移推进民生改善、建设幸福赤峰,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改进作风,走出一条全面发展、创新突破、赶超跨越的新路子,确保到2020年与全国全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实现脱贫摘帽、四个翻番,打造“一张名片”,建成“五大基地”,推动“六个显著提升”。即贫困旗县区全部脱贫摘帽,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前两年左右比2010年翻番,打造全国文明城市名片,建成国家有色金属冶炼加工基地、京津冀清洁能源保障输出基地、自治区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国家特色文化旅游和生态休闲度假基地、国家级产业合作与转型升级示范基地,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水平再有显著提升。
同志们!实现上述目标,是赤峰各族人民的殷切期盼,是时代赋予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神圣使命。我们要振奋精神,坚定信心,始终扛起责任,走在前列,确保美好蓝图变成现实,共同开创赤峰更加美好的明天。
三、持续做大经济总量
坚定不移扩大有效投资。投资是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要抢抓政策机遇,加快投融资方式创新,确保未来五年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不低于13%。大力推广PPP模式,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在更多领域更大范围设置发展基金,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加快国有投融资平台建设,提高融资投资和运营发展能力。鼓励金融创新,扩大信贷规模,持续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力争2020年,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突破1800亿元。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支持更多企业上市、挂牌。全力推进招商引资,改进招商方式,围绕产业链扩大信息链,以存量引增量,以资源引资金,以市场换技术,提高招商针对性和成功率,实现借力发展,在全市上下形成“围绕企业转、跟着项目跑”的浓厚氛围;进一步放开基础设施领域投资限制,大力引入、激活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本。深度融入国家和自治区开放战略,持续扩大引资规模,力争2020年,引进国内区外资金突破千亿元。
突出抓好重点项目建设。项目建设是推动区域发展的“第一抓手”。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始终盯紧抓实,落实领导干部包联项目责任制、项目进度通报制和难点问题协调机制,主攻项目落地实施,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在全市上下形成群策群力抓项目、聚精会神增投资的良好局面。“十三五”期间,着力推进总规模1.3万亿的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对接国家十一项重大投资工程包、六大消费工程及其年度工作重点,争取更多项目进入国家、自治区项目盘子。围绕提升产业层次,谋划实施一批投资规模大、支撑能力强的项目。围绕夯实发展基础,加快实施重大基础设施千亿元工程包。同时,加强项目谋划、论证和储备,形成项目建设滚动发展的良好态势。
千方百计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企业是做大经济总量的“第一引擎”。立足增量提质、转型升级,支持现有骨干企业通过战略合作、兼并重组实现技改升级,做大做强。完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支持政策和领导干部联系非公有制企业制度,以更大力度的商事制度改革和创业平台建设,激发非公有制经济和民间创业活力,打造有活力、能创新、善协作、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中小企业集群。积极引导中小微企业提升自身经营管理水平,加强合作,提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用足用好财税、融资、物流和用工用能用地等各项优惠政策,提高政府效能,综合施策降低企业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四、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做优做强工业主导产业。推进有色冶金产业延伸升级,加强与大企业大集团合作,重点推进赤峰云铜和金剑铜业各40万吨铜冶炼项目,配套精深加工,形成铜产业百万吨优势产能,建成中国北方最大的铜冶炼深加工基地,把加快建设年交易额500亿元的非标准有色金属交易中心、增强有色金属市场话语权作为振兴我市有色金属产业的关键一招,力争2020年,有色金属深加工能力超过100万吨,全行业销售收入达到2000亿元,建成国家重要的有色金属冶炼加工基地。做大清洁能源产业,推动现有企业加大投资,加快新上项目建设步伐,力争到2020年,新增电力装机1500万千瓦,其中新能源1000万千瓦以上,煤制气生产能力达到200亿立方米,力促京津冀清洁能源市场消纳承诺得到落实,建成京津冀千万千瓦级清洁能源保障输出基地。壮大现代化工产业,推进煤化工新型化、清洁化、多元化发展,推进生物化工、氟化工增量提质,推动在建项目尽快建成投产。构建较高水平的食品工业体系,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大力发展肉类、粮食、蔬菜、禽蛋为主的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力争2020年,食品工业销售收入突破500亿元,打造国内有重要影响的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改造提升建材、纺织、医药等传统产业,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把握产业发展方向,强化政策支持,滚动实施一批新兴产业发展工程,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发展现代机械装备制造业,以发展整机装备、新型装备、精密配件、关键零部件为主攻方向,推进新能源汽车、电子设备、通航装备制造等项目加快实施,力争2020年,全行业销售收入达到300亿元。推进互联网产业发展,以智慧赤峰建设和蒙东云计算中心为依托,促进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与传统产业相结合,支持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创新,发展分享经济,建设区域性大数据服务中心。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扶持第三方物流、冷链物流、金融物流、电商物流等新型业态,抓好赤峰商贸物流城、金融物流港、联想冷链物流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力争2020年,物流产业规模较“十二五”末实现翻番,打造区域性现代商贸物流中心。推进现代旅游业发展,构建“全域布局、全景覆盖、全局联动、全业融合”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创建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力争2020年旅游收入达到500亿元,形成新的支柱产业,打造国家特色文化旅游和生态休闲度假基地。推进居民和家庭服务、健康养老、法律咨询、教育培训等新兴业态发展,促进消费结构升级。
大力发展园区经济。推动各类园区集中、集聚、集群发展,提升规模效应,攻坚突破产业链延伸大课题。重点做大中心城区工业园区。着力打造赤峰东部工业走廊,辐射带动其他园区,努力建成国家级产业合作与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完善落实“飞地经济”政策,统筹推进赤峰经济开发区红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元宝山化工产业园、松山安庆工业园和马林有色金属产业园“一区四园”,优先发展有色、化工、医药、纺织、农畜产品加工等产业,坚持资源集中利用、企业集群发展,走一条科技驱动、上下衔接、循环促进、节本增效的发展新路,推动赤峰工业挺起脊梁、重振雄风。整合发展物流园区。科学划分各地园区功能,推动红山物流园区、赤峰商贸物流城、和美工贸园区融合发展,将保税物流中心升级为综合保税区,建设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推动旗县物流园区丰富业态、提档升级,提高专业化水平。规范提升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园区。坚持以质取胜、健康发展,打造一批特色精品园区,加快建设小食品加工园,配套建设专业化食品检验检测中心,提高园区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水平。统筹规划建设各类园区基础设施,优化产业布局,严格把握产业关联度、投资规模和力度、产品附加值、环境容量等标准,提高准入门槛。推进各类园区体制机制创新,探索引入公司化、社会化、市场化运营管理方式,提高园区运营发展能力。
五、突出抓好“三农三牧”工作
以“3661”工程推动农牧业调结构转方式。坚持把“3661”工程作为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加快农牧业现代化步伐、提高农牧民收入水平的战略举措,力争到2020年,农村牧区土地流转率、合作经济组织覆盖率、优质农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率均达到60%,新增设施农业100万亩、优质紫花苜蓿100万亩、高效丰产经济林100万亩,粮食产能稳定在100亿斤以上,优质肉牛肉羊出栏1000万头只,优质生猪出栏1000万口。通过五年稳扎稳打、集中推进,不断优化粮经饲比例,提升产业化发展水平,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开发农牧业新业态、新产业,培育现代农牧业增长极,新增产值260亿元以上,农牧民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稳步推进土地草牧场有序流转,鼓励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坚持民办民管、合作共赢的原则,大力扶持带动能力强、群众认可度高的农牧民合作组织,鼓励培育家庭农牧场、专业大户、经纪人等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提高农牧业规模化、组织化、专业化程度。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完善与农牧民的利益联结机制。培育和整合农畜产品品牌,集中打造体现地域特色的赤峰杂粮、赤峰蔬菜、昭乌达肉羊等绿色有机产品,到2020年,全市无公害、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产品达到500个。加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建立“从农田牧场到餐桌”全过程追溯管理体系,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以美丽乡村建设推动农村牧区强基础补短板。深入践行协调发展理念,大力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建设、生态环保和公共服务一体化,构建新型城乡关系,促进城乡互动发展、共同繁荣。巩固农村牧区基础建设成果,持续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坚持以便民惠民为核心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推进中心城区及旗县城关镇周边村庄集中供暖、供气、给排水,实现垃圾和污水综合处理,促进农牧民实现就地城镇化。注重乡村特色,保留乡村风貌,加大对传统村落民居和生态文化名村保护力度,挖掘历史文化内涵,打造一批美丽乡村示范村。创新村庄建设与治理模式,构建庄园型、基地型、社区型生产生活新格局,建立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多元化长效管护机制,共建幸福家园。
以产业化提升和政策制度保障推动农牧民增收致富。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农牧民增收致富的核心支撑,推进农牧业产业链整合和价值链提升,把更多农牧民组织到产业化链条中,让农牧民共享产业融合发展的增值收益,确保产业富民稳定、可靠、长久。认真落实国家、自治区惠农惠牧政策,确保各项补贴及时足额发放,充分发挥政策惠民增收效应。加强农牧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培育壮大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牧民队伍,加快农村牧区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加农牧民的工资性收入。切实保障农牧民土地草牧场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维护农牧民合法权益,保障农牧民的财产性收入。落实农牧民创业扶持政策,鼓励外出务工农牧民返乡创业。有针对性解决牧民增收难题,在完善产品供需对接、降低贷款利率、增加政策性补贴等方面制定差别性政策,降低畜牧产品价格波动给牧民收入带来的影响。
六、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深入践行创新发展理念。坚持把创新摆到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全面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打造国家创新型城市。坚持改革思维,破除思维定式、常规打法、惯常套路,大力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敢于担当的创业精神,为全市改革发展行稳致远提供创新力、执行力和精神动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逐步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强技术研发、引进和科技成果转化,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打造蒙东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坚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努力在有色金属冶炼加工、新能源、绿色农畜产品加工、现代医药等领域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掌握一批核心技术,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支撑。大力实施“创业赤峰”行动,积极打造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平台,构建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创客多方协同的新型创业创新机制,推动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扎实推进各领域改革。积极承接全面深化改革顶层设计,用重大改革举措落地增强发展信心。深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注重发挥牵引作用;突出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突出抓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着力解决“放管服”不同步、不协调、不到位问题,全面实施权力、责任、负面三个清单制度,建成市县乡村四级联动便民服务信息化网络。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农村牧区土地和草牧场确权登记颁证,深化国有林场改革和草原基本经营制度改革,激发生态建设活力。深入推进社会事业领域改革,创新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方式,提高服务能力和均等化水平。深入推进民主法制、司法、社会体制改革,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协商格局,深化以司法责任制为核心的四项改革试点,落实公安改革“1+3”意见方案,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深入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和纪律检查体制改革,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制度保障。
全方位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深入践行开放发展理念,全力做好融入京津、拓展东北、向北开放、转身向海四篇文章,构建全方位开放格局。深入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建立与京津冀地区在清洁能源、绿色农畜产品、文化旅游等方面的产业合作机制,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核心协作区。加强与东北经济区的对接合作,积极参与东北经济区产业分工协作,加强与辽宁沿海港口特别是锦州港的合作,打通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海上通道。落实自治区向北开放战略,加快推进锡赤铁路通道建设,发挥内蒙古距离出海口岸最近的区位优势和赤峰保税物流中心的通关保税功能,打造连通内蒙古北部口岸和辽宁出海口岸的枢纽城市。推动建设锡赤通经济区,推动基础设施对接、文化旅游共建,在自治区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中发挥更大作用。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一带一路”等重大发展战略,在有色冶金、农畜产品加工、建筑建材等领域积极走出去参与国际产能合作,打造草原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城市。
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坚持把优化发展环境作为强企业、抓项目、促招商的前提,持续修炼内功、筑巢引凤,加快“走出去、请进来”步伐,推动各种生产要素合理配置。出台更加优惠、灵活、务实的招商引资政策,强化营商观念,建立重点项目落实保障机制,加强政府诚信建设,着力营造资金项目落地的政策环境。强化部门服务意识,推进政务公开,坚决治理机关工作人员吃拿卡要、推诿扯皮、办事拖拉等问题,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着力营造优质便捷高效的服务环境。改善涉企监督管理方式,切实保护企业家自主经营权、财产权和创新收益,让企业家在赤峰发展中唱主角、坐正席,营造企业公平发展的竞争环境。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扎实推进“玉龙人才”工程;逐步打通机关和企事业人才流通渠道,提升党政管理人才干事创业能力;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和服务保障体系,促进人才合理流动、优化配置,大力集聚高层次、高技能人才,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人才环境。
七、持续增强发展保障能力
着力打开发展通道。紧紧围绕制约发展的突出瓶颈,按照统筹规划、适度超前的原则,集中攻坚,重点推进七大通道建设,从根本上改善发展基础和条件。公路通道,建成赤峰至凌源、赤峰至围场、大板至经棚、经棚至乌兰布统等高速公路,将省际通道赤峰段改造成高速公路,积极推进国道305线、省道304线全线升级改造,形成骨干公路“六横七纵”框架。铁路通道,推动赤峰至京沈高铁喀左站铁路投运,推进京通电气化改造、叶赤线扩能改造等一批铁路建设工程。电力通道,力争开工建设赤峰至华北电力外送通道、元宝山电厂至河北500千伏电力改接输出通道,推动市内发电企业和用电企业对接直供。天然气通道,实施“气化赤峰”工程,谋划实施辽宁朝阳向中心城区、大唐克旗煤制气向中心城区南北双气源供气网络。航空通道,推进赤峰民航机场迁建,阿旗通用机场投入使用,尽快开工林西支线机场,建设规模适度的旗县通用机场,布局低空飞行产业链。供水通道,开工建设辽西北调水赤峰支线工程、东台子水库、琥珀沟水库,建成三座店水利枢纽向中心城区引供水工程,建设中心城区向东部工业走廊中水输送工程,实施河湖治理和河库连通工程。通信通道,实施“宽带赤峰”工程,加快“云”平台建设,构建覆盖城乡的信息通信网络。
提高城镇承载能力。坚持高起点规划,形成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以县城为枢纽,以重点小城镇为节点,构建梯次清晰、布局合理、产业分明的新型城镇发展框架。推动红山区、松山区、元宝山区、喀喇沁旗“三区一旗”协同发展,进一步拉大中心城市框架。完善城市交通枢纽体系,推进中心城区轨道交通、中环路全封闭提升改造、停车场等项目建设,打造便捷完善的交通网络。完善城市生态环保体系,推进中心城区地下综合管廊、环城水系治理、环城50公里生态圈、垃圾焚烧处理、公园改造、城市绿肺等项目建设,打造绿色城市、海绵城市,建成国家园林城市。完善城市文化体系,推进市县两级图书馆和赤峰大剧院、红山文化展示中心、民族解放博物馆等文博场馆建设,保护好老街老巷,传承历史文脉,留住城市记忆。完善城市管理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体制改革,高度重视城市公共安全管理,切实为广大群众提供精细的城市管理和良好的公共服务。完善城市信息化体系,着力打造智慧城市,促进城市管理向网格化、智能化、人性化方向发展。加快建设县城和重点小城镇,坚持以城市标准建设县城,使县城建设与产业发展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推动县城扩容升级;鼓励支持具备条件的旗县推动设市工作;加强分类引导和示范带动,打造一批重点镇、专业镇和特色镇。加大城乡统筹力度,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稳步有序推进农牧业人口落户城镇,保障其享受与当地居民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力争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6%。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扎实推进生态立市战略。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严守资源环境生态红线,逐步建立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完善市和旗县区主体功能区和空间规划,促进生产空间节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树立强烈的水资源忧患意识,绝不能以牺牲水资源、破坏水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繁荣,坚持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以水定产、以水定城,建设节水型社会。推动循环低碳发展,加快建立循环工业、生态农牧业、绿色服务业体系,提高全社会资源产出率。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深入推进污染物综合防治和环境治理,加快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大气、水、土壤污染等突出环境问题,切实改善环境质量。落实新一期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加快推进禁牧休牧立法工作,严格实施草畜平衡制度。实施好京津风沙源治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退化林分改造等重大生态建设工程,推进百万亩高效丰产经济林、百万亩樟子松、百万亩文冠果、百万亩山杏林改造、百万亩防沙治沙综合示范“五大基地”建设,推动生态环境持续好转。实施好重点区域绿化工程,改善人居环境。综合施策,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努力建设美丽赤峰。
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创新完善精准扶贫模式和机制。按照产业脱贫、易地搬迁脱贫、生态保护脱贫、教育脱贫、政策兜底脱贫“五个一批”任务安排,确保全市24.6万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实现“人脱贫、县摘帽”的目标。巩固推广“杠杆式”扶贫、“龙头企业和合作社”辐射带动扶贫、资产收益扶贫、农村电商扶贫、“产业园区+易地扶贫搬迁”扶贫、光伏发电扶贫等模式,完善因病致贫人口脱贫措施,加强防灾抗灾能力建设,最大限度降低因病因灾致贫返贫,提高扶贫工作成效。实施产业扶贫“强龙贷”工程,为扶贫龙头企业、涉农小微企业、农牧业合作社及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提供贷款支持。发挥赤峰市设施农业发展基金、赤峰市农牧业绿色产业发展基金作用,推进金融扶贫工程,组织实施好“扶贫再贷款”“互助资金”等多项金融服务项目,保障扶贫资金需求。引导贫困旗县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提高自主发展能力,着力解决摘帽过程中和摘帽后的发展问题。坚持以综合培训提高基层干部抓扶贫工作本领和贫困人口实用技能,增强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实现真脱贫、能巩固、有后劲。
积极构建大扶贫格局。加大市县两级财政扶贫投入,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涉牧资金,建立财政预算增长机制。完善干部驻村扶贫和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包扶工作机制,把包扶工作纳入干部实绩考核,形成鲜明的工作导向。继续推进“百村百企”共建工程,引导更多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深化京蒙对口帮扶,巩固扩大帮扶成效。主动与定点帮扶我市的中直机关沟通对接,积极争取扶贫项目和资金。畅通社会力量扶贫渠道,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形成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九、全面提升民生社会事业水平
织密民生保障网。深入践行共享发展理念,努力让发展更有温度,让幸福更有质感,让群众日子一天更比一天好。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推动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相结合,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提供更多公益性就业岗位,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逐步缩小与先进地区的收入差距。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推进社会保障扩面提标。全面打响棚户区改造攻坚战,到2020年基本清除中心城区和县城棚户区,扎实推进老旧小区和城中村改造。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加强困难群体兜底救助,确保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不使一人掉队。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快办学体制改革,提升内涵发展水平。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完成农村牧区中小学办学条件提升工程;优先重点发展民族教育;分类推进高中教育,鼓励特色办学、精品办学;加快发展学前教育,有效解决入园难问题;整合我市高等教育和中职教育资源,建设赤峰职教城,构建“产学研教”深度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打造自治区职教综合改革示范区。实施“健康赤峰”工程,扎实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扶持发展蒙医中医,推进肿瘤、妇幼、康复等专科医院建设,形成功能完善、结构合理、网络健全、覆盖城乡的医疗服务体系。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推进医养结合,逐步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完善公共体育设施网络建设。重视发展妇女儿童、慈善和残疾人事业。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医疗、养老、体育等产业,全面提升社会事业发展水平。
加快建设文化强市。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引领,统筹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实现赤峰由文化大市向文化强市的转变。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弘扬“六德”文化,打造“德善赤峰”品牌形象,分层推选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赤峰人等先进典型。开展诚信主题宣传教育,建立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制度,让诚信价值深入人心。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弘扬良好的家风村风行风,让新风正气形成制度化常态化的社会基础。加快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创新服务方式,推动公共文体设施开放,大力开展全民健身、全民阅读等群众性活动。扶持发展各类文艺团体并推动改革转型,鼓励精品文艺创作,满足群众多样性文化需求。加强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力争完成红山文化遗址群、辽代上京城和祖陵遗址申遗工作,提升赤峰历史、民族文化底蕴。实施“文化+”行动计划,促进文化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培育文化创意、动漫游戏、影视网络等新兴业态,着力开发特色文化产品,培育壮大文化产业市场主体,加快建设特色文化园区基地,力争202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左右。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社会治理机制、制度和方法创新,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和服务体系建设,鼓励引导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者参与社会治理,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基础作用,以社会化管理模式创新提升城市社区治理水平和行政村社区化水平。加强社会矛盾源头治理,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体系,强化基层调解力量,推进信访法治化建设。深化平安赤峰建设。全面提升动态化、信息化条件下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水平,依法打击违法犯罪行为,提升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全面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和部门监管责任,切实做到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落实党管武装制度,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提高双拥共建水平,保持全国双拥模范城荣誉。
扎实推进民主法治建设。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一府两院”依法行使职权,使决策、执行、监督更好地体现人民意志,维护人民利益。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支持人民政协依照章程履行职责。巩固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作用,贯彻民族和宗教政策,促进社会各阶层关系和谐。深化法治赤峰建设,抓好“七五”普法,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加强和改进党对群团工作的领导,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开展工作,更好地发挥联系服务动员群众的作用。
十、驰而不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入开展思想教育和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主心骨,自觉运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深入开展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重大主题宣传,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建立“两学一做”长效机制,不断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落实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和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统筹干部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各级党校和行政学院作用,创新务实开展大规模干部教育培训和提升行动,与时俱进抓好各级干部的知识更新,全面增强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驾驭市场经济、政策把握落实的能力。切实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提升党员干部网络素养,强化网络空间治理,以良好的网络舆论生态弘扬主旋律、汇聚正能量。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对党忠诚、为党工作、向党负责,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严格落实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话语权。
培养造就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认真落实地方党委工作和党组工作两个《条例》,做好2017年的人大、政府、政协换届工作,提升各级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和精气神。严格干部选拔任用程序,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好干部”用人标准,注重树立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导向,特别关注那些在工作中有思路、有激情、有韧劲的干部,在艰苦环境中埋头苦干、默默奉献的干部,在应对急难险重任务时敢于冲锋、勇于担当的干部。切实抓好对工作不尽职尽责、作风不严不实领导干部进行离岗培训、谈话诫勉等干部管理制度的落实,及时把想干事、能干事、能成事的干部提拔上来,把庸、懒、散的干部淘汰出去。要深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行差异化考核机制,完善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健全干部激励、奖惩、容错、问责等制度,推动形成干部能上能下的体制机制,让干部为事业担当、组织为干部担当。
全面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全面落实党委(党组)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健全党建专项述职、基层联系点、责任考核及评价工作机制。加强农村牧区、城市社区等传统领域党组织建设,加大国有企业和非公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力度,消除新兴领域党建盲点,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有效覆盖。创新基层组织设置模式,全面推行“嘎查村党组织+合作社党支部+产业基地党小组+农牧民党员”党组织设置模式,推广区域化党建、网格化管理、城乡党组织结对帮扶等做法,推进城乡基层党建资源整合,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形成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选好配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加大基层党建投入,健全以财政为主的稳定经费保障机制,因地制宜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让基层党组织有资源、有能力服务群众。加强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严把发展党员入口关,严肃处置不合格党员,切实增强党员的身份感、责任感、荣誉感。健全党员干部、党代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形成服务群众常态化。
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坚持严字当头,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着力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加强廉政教育,抓好廉政文化建设和腐败典型案件警示教育,筑牢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认真执行廉洁自律准则、纪律处分条例,规范领导干部从政行为。认真落实问责条例,突出整治庸政懒政怠政问题,着力解决不能为、不想为、不敢为的问题,以问责常态化促进履职到位,促进党的纪律执行到位。推动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聚焦监督执纪问责主业,深化标本兼治,加强和改进巡察工作,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和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扎紧制度“笼子”,加强反腐败协调机制建设,建立健全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果,紧盯“四风”新动向,加大明察暗访力度,严防反弹回潮,推动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持续好转,以良好的政治生态赢得民心、促进发展。
同志们!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伟大的时代召唤着锐意进取、激情燃烧、舍我其谁的昂扬斗志。
面对今后五年乘势而上的机遇,我们必须更加解放思想。坚决破除遇事无可能、坐等机会的老观念,树立凡事有可能、抢抓机遇的新意识;破除自迷自恋、守旧守常的老观念,树立破旧超常、敢想敢干的新意识;破除得过且过、随遇而安的老观念,树立创先争优、勇夺一流的新意识,让解放思想的旗帜一路引领我们勇往直前。
实现今后五年赶超跨越的目标,我们必须更加奋发有为。“十三五”全市加快发展的冲锋号已经吹响,伟大的事业需要赤峰人更好发挥聪明能干、善作善成的特质,始终扭住目标,聚焦发展,攻坚突破,以知难而进、不甘人后、勇当东部盟市排头兵的魄力,干出新业绩,干出精气神,在同步全面小康这场波澜壮阔的历史性考试中,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同志们!新起点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作为。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自治区党委决策部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前进创新实干,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胜利而努力奋斗!

工院 党建网
学院地址:赤峰市新城区巴林北街22号 邮编:024000
联系电话:0476-5890917

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赤峰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Copyright www.cfgy.cn All Rights Reserved 蒙ICP备10001304号-1